
成功案例
街道办无权对城乡规划区内的“违章建筑”实施强制拆除
- 分类:违章拆迁案例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0-22 16:30
- 访问量:47
【概要描述】2018年4月16日,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瑶溪街道的曹先生收到执法局作出的《限期拆除告知书》,该告知书认定曹先生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建房的行为违反了《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违法,责令曹先生在收到该告知书5日内自行拆除违法建筑。逾期不拆除的,将强制执行。2018年4月17日,瑶溪街道办以配合执法局工作的名义,将涉案建筑进行强制拆除。
街道办无权对城乡规划区内的“违章建筑”实施强制拆除
【概要描述】2018年4月16日,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瑶溪街道的曹先生收到执法局作出的《限期拆除告知书》,该告知书认定曹先生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建房的行为违反了《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违法,责令曹先生在收到该告知书5日内自行拆除违法建筑。逾期不拆除的,将强制执行。2018年4月17日,瑶溪街道办以配合执法局工作的名义,将涉案建筑进行强制拆除。
- 分类:违章拆迁案例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0-22 16:30
- 访问量:47
街道办无权对城乡规划区内的“违章建筑”实施强制拆除
案情介绍:
2018年4月16日,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瑶溪街道的曹先生收到执法局作出的《限期拆除告知书》,该告知书认定曹先生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建房的行为违反了《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违法,责令曹先生在收到该告知书5日内自行拆除违法建筑。逾期不拆除的,将强制执行。2018年4月17日,瑶溪街道办以配合执法局工作的名义,将涉案建筑进行强制拆除。
被告辩称,自己作为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为辖区内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违法建筑和查处工作,行使拆除本辖区内违法建筑的强制执行权,并且称涉案房屋属于城中村改造范围,违法建筑不拆除直接影响项目进度,损害公共利益。
法院认定:街道办直接实施强制拆除行为缺乏职权依据且程序违法,确认其强制拆除涉诉房屋的行政行为违法。
案件分析: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第一款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本案中,街道办在没有任何职权依据的情况下,以配合执法局工作名义,将涉案建筑以违建的名义予以拆除,是在没有任何职权依据和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作出的违法的行政行为。
法院最终支持了曹先生的诉讼请求,判决街道办拆除房屋的行政行为违法。
办案点睛:
对于城乡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违法建筑,应当由城乡规划部门根据法定的程序在进行立案、调查、告知、听取陈述申辩的情况下进行综合认定,确实无法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城乡规划部门根据《行政强制法》的相关规定,予以强制拆除。街道办予以拆除的行为属于超越职权的行为。
相关规定:
《城乡规划法》
第四十条第一款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六十四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第七十四条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但不撤销行政行为:
(一)行政行为依法应当撤销,但撤销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二)行政行为程序轻微违法,但对原告权利不产生实际影响的。
版权所有:北京中师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6047002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